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,诸多行业迎来了关键转型机遇,医疗领域便是其中的“主角”之一。
国内传统医疗市场痛点重重。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发布的《2018 年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白皮书》指出,医疗行业长期存在优质医生资源分配不均,诊断误诊漏诊率较高,医疗费用成本过高,放射科、病理科等科室医生培养周期长,医生资源供需缺口大等问题。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的热映更是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关切,以及对疾病的无力感。
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分析人群健康大数据,制定规范化临床路径,可有效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问诊效率,实现医疗服务的精准、个体化、高质与高效,节约医疗成本,帮助解决行业面临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、基层诊疗水平低、医生培养周期长、疾病谱变化快等问题。
业界普遍认为,AI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或许在医疗行业。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-沙利文公司认为,“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%到40%,减少多达50%的医疗成本”。埃森哲也公布了一份研究AI在医疗领域的短期价值、技术潜在影响力的报告,结果预估显示:到2026年,AI技术可为在美国的医疗保健行业节省高达1500亿美元的成本。
我国正处于医疗人工智能的风口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8—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+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.61 亿元,增长37.9%;2017 年将超过130亿元,增长40.7%;2018 年有望达到200 亿元。AI在医疗领域有着无限未来空间,比如:医学影像、虚拟护士助理、健康管理、医疗风险分析、药物挖掘、辅助诊断、医学研究等。
在智能医疗广阔前景的吸引下,以 BAT 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对医疗行业展开布局。去年,腾讯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医疗影像人工智能系统“腾讯觅影”,并入选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。7月8日, “腾讯觅影”发布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,这是“腾讯觅影”发布的第二个解决方案。阿里巴巴创立了阿里健康和“医疗云”服务,阿里健康已经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。比如和医疗机构合作建立的科研数据平台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;通过脱敏病例和数据生成“虚拟病人”,用浸润式的方式来做医生的培训系统;影像智能检测引擎,帮助医生提升效率等。
除BAT之外,创业公司也开始抢占市场。
截至2018年6月,中国共有89家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投资,总金额约219.38亿元。仅2018年上半年度就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,“AI+医学影像”细分领域还发生了几笔巨额融资:视见科技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,由深创投领投,盛世方舟、臻善投资跟投;深睿医疗完成1.5亿元B轮融资,由君联资本领投,联想之星跟投;Airdoc完成复星领投、搜狗追投的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;推想科技完成襄禾资本、尚珹基金、元生资本、红杉资本、启明创投投资的3亿元C轮融资;依图科技完成2亿美元的C+轮融资,投资方为高成资本、工银国际、浦银国际。目前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大多集中在A轮融资阶段,虽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,但融资金额较大。AI在医疗领域有着无限空间,比如:医学影像、虚拟护士助理、健康管理、医疗风险分析、药物挖掘、辅助诊断、医学研究等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AI技术在医疗上将得到更充分的应用。